標準菌種的管理規定包括哪些內容
1、標準菌種范圍適用于本站微生物室所有標準菌株的管理使用。
2、接收和傳代程序
2.1菌株接收
2.1.1由科室技術負責人和科室微生物室負責人保管,雙人雙鎖管理,兩人須受過專業培訓,有足夠的菌株保存經驗。
2.1.2根據檢驗項目的需要,由技術負責人制定購買計劃,報站長。
2.1.3科室技術負責人在接收標準菌株時,須填寫接收記錄,包括菌種的菌名、編號、購買時間、保存地點、記錄人等,妥善保管。
2.2標準菌種的復壯
2.2.1在無菌環境下撕開袋子取出KWIK-STIK。
2.2.2撕開pull-tab的一部分并用標簽系住原培養菌皿。
2.2.3捏住針劑的底部讓水合物流出。
2.2.4垂直的握住針劑使小球滑到底部。
2.2.5捏碎小球使里面的液體充分混合。
2.2.6立即把棉簽浸泡在液體中。
2.2.7在接種培養皿中,轉動棉簽作直徑大概25mm的圓周運動。
2.2.8用已經消過毒的環在接種區域迅速劃線,使其被分離出來。
2.2.9正確的處理用完的藥簽,防止污染。
2.2.10立即培養被分離出來的菌株。
2.3傳代
2.3.1從保藏機構獲得的菌種干粉是0代,再轉接到斜面培養得到代。按此下推。
2.3.2每隔2周進行傳代,傳代時應接種多支平行管作為備用種;備用種可以每周接出工作種,通常工作種以營養瓊脂斜面保存。
2.3.3檢測用工作菌種從ATCC標準種算起不應超過5代。
2.3.4傳代標識:在標簽上明確寫明菌種的名稱、傳代的代數、標準號及接種日期。
3、標準菌種的儲存
3.1采購回來的標準菌株需單獨鎖在2~8℃的冰箱內,每周檢查一次冰箱溫度。
3.2一旦發現有以下情況時不得使用:
3.2.1發現包裝有泄漏現象。
3.2.2過了有效期。
4、標準菌種使用與銷毀
4.1每次使用的菌種必須是培養后健康、生命力強、無變異的菌種。每次使用菌種均須作記錄。
4.2超過傳代限度或經鑒定檢查不合格的菌種,由技術負責人審報,站長批準后銷毀滅活(高壓滅菌),銷毀滅活須由技術負責人和質量負責人共同執行,并在記錄簽字。
以上便是今天關于標準菌種的管理規定包括哪些內容的全部分享了,希望對大家今后使用本設備能有幫助。